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专题: 高中教育求变

  • 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向

    范涌峰;傅余;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普通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政策宏观布局与微观落实的协同困境、“拔尖”异化为“掐尖”的选拔困境、内容片面性和结果遮蔽性的评价困境、横向联动滞碍与纵向衔接断层的培育困境。为此,要健全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体系,探索兼顾教育质量与公平的选拔体系,构建“动”“静”结合的考评机制,搭建家校社横向共育、大中小纵向贯通的培育机制。

    2025年05期 v.39;No.18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科学高中建设的基本逻辑与实践向度

    李建民;

    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即科学高中日渐成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与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牵引极。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需在厘清科学高中建设时代内涵及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明确定位科学高中建设在高中教育供给体系、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锚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优化科学高中建设制度设计,支持科学高中形成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方案,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链条,释放高中教育的战略基点作用。

    2025年05期 v.39;No.183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县域高中发展的结构形态与可持续建设

    司洪昌;李虔;

    县域高中是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县域高中的发展呈现“单峰”与“双峰”两种结构形态,“单峰”往往源于自然竞争与资源集聚效应,“双峰”则多是在政策调控与制度干预下形成的结构性均衡。为加强县域高中的可持续建设,在县域之上,国家层面、市域层面已在规范招生制度方面进行政策探索并付诸实践;在县域层面,应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学校内涵发展和家校社协同等方面系统性打造一个竞争共生的教育生态系统。

    2025年05期 v.39;No.183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基本理论

  • “以中国为方法”:我国教育质性研究范式发展的成就、困境与展望

    王攀峰;吴紫晶;

    教育质性研究范式开辟了一种“以中国为方法”的教育研究路径。近四十年来,我国教育质性研究范式发展确立了我国教育研究的文化自觉和主体意识,拓展了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路径与文化视域,促进了我国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与知识增长。同时,我国教育质性研究在“道”“术”“用”方面存在三重困境,即理论贡献不足的知识困境、规范程序缺位的方法困境、社会效用缺乏的价值困境。面向未来,我国教育研究者应遵循“以中国为方法”的价值逻辑,坚守教育质性研究的中国立场;发展中国理论,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中国路径,推进教育质性研究的方法创新。

    2025年05期 v.39;No.183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劳动教育具身化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

    范蔚;王晓彤;杨霞;

    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出发审视劳动教育,其应然价值在于:通过身体的在场参与,促进劳动认知的动态生成;基于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引导劳动情感的积极生发;依托身心一体的实践,助力整全完人的协调发展。然而,当前劳动教育实施中面临着诸如教学内容浅表化、方法工具化、场域狭窄化等挑战,身体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被忽视,导致劳动教育陷入了离身困境,割裂了认知与体验的有机联系。为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劳动教育的身体回归,应该通过组织全面综合的内容以强化身心共育;践履多元化具身实践以促进知行合一;营造协同共生的育人场域以助力具身在场。

    2025年05期 v.39;No.183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政策与管理

  • 智能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计测度:难为困境与能为路径

    杨令平;樊莲花;

    科学合理的统计测度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定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定已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统计测度模式,但海量信息与人工作业的矛盾、内容复杂与测度标准的模糊、数据挖掘不够与反馈滞后的影响导致实践层面的难为困境。智能时代下,可以通过智慧测度构建能为路径,实现测度信息的简洁性与采集手段的智能化;搭建多维测度内容和指标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用户、立体开放的测度评价体系;形成数据治理思维与智慧测度技术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效能的提升。

    2025年05期 v.39;No.183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变革

    张家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变革和评价育人功能转向,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及学生协同推动教育评价的创新和转型升级。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在政策环境推动、学校办学导向、教师角色定位及学生发展评价等方面存在与新课程要求不适配的问题。为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变革应营造适应新课改的教育评价政策环境,突出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评价的素养导向,提升与新课改相适配的教师评价能力,健全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学生发展评价。

    2025年05期 v.39;No.18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课程与学科教学

  •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价值定位、学理架构与发展趋向

    赵鑫;杨力;周冠环;

    评价事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方向和育人成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综合性、实践探究性、素养导向性等特征,要求评价通过重审本体价值、重构学理框架,探赜适配课程特性的应然范式。“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内蕴的统整逻辑与协同理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提供了逻辑自洽、系统连贯的理论视域与实践思路,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目标协同为始点推动教学进程,以过程联动为锚点描摹学生经验,以素养提升为落点观照发展需求,建构师评筑基、自评为核、共评增效的学理框架。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愿景,赋予“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新的生长点,即秉持多维协同的评价原则,拓展整合创新的评价策略,形成兼容并蓄的评价范式,着力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优教的育人初衷。

    2025年05期 v.39;No.183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生发展

  • 家庭教育储蓄对儿童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基于中介变量法的实证研究

    刘叶;王鑫田;王金娜;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了家庭教育储蓄对儿童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储蓄与儿童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儿童自我教育期望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家庭教育储蓄不仅直接促进儿童人力资本发展,还通过提高其自我教育期望间接增强其影响。基于此,建议政府构建普惠性教育储蓄政策体系,完善家校协同的资源支持路径,优化教育储蓄的社会支持网络,以促进家庭教育储蓄对儿童人力资本产生实质性影响。

    2025年05期 v.39;No.183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前教育

  • 新中国成立以来幼儿园游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演进脉络与未来展望

    邹海瑞;张兰兰;黄诗欣;彭海珍;

    选取1949年至2024年间49份涉及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园游戏教育政策发展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政策探索期、政策发展期、政策转型期与政策提升期。游戏教育政策的演进过程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游戏的地位与价值由浅层认知转向深层理解;游戏的保障由基础性走向全面性;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由初步重视迈向持续深化。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幼儿园游戏教育政策应该与时俱进,持续发挥游戏地位与价值的导向功能,着重建立全面有效的游戏保障体系,重点完善游戏组织与实施的行动路径,提升幼儿园游戏教育质量。

    2025年05期 v.39;No.183 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0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托育服务制度化的实践困境与纾解——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

    任沙沙;

    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对我国的积极生育政策形成有效支持,而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则依赖于制度的保障和支持。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托育服务面临法律缺乏的规制性困境、利益相关者不支持的规范性困境和社会观念不认同的文化—认知性困境。为有效推进托育服务发展制度化,使其获得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托育服务发展价值,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予以突破:完善制度框架,发挥托育服务制度规制作用;健全规范体系,重塑托育服务的行动逻辑;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大众对托育服务的认同感。

    2025年05期 v.39;No.183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史

  • 儿童科学精神的启蒙:中国近代科学教科书的内容呈现与逻辑建构

    曲铁华;高海冰;

    科学教科书是推进儿童科学教育与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重要知识载体。近代以来,以任鸿隽、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并进一步阐释了科学精神“崇实”和“贵确”的内涵及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各级各类科学教科书大量出版,其内容呈现上,注重介绍自然世界的发展变化,描述新式生活的衣食住行,阐释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过程,融入时代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其书写逻辑上,既满足儿童发展的个性需要,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同时注重科学话语的范式表达和对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的深度观照,实现了对儿童科学精神的启蒙,进而服务于民族振兴的需要。

    2025年05期 v.39;No.183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5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稿约

    <正>《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双月刊,96页,逢双月20日出版。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研究基础教育教学规律,推动基础教育实践发展”为办刊理念,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高校、教科研机构、教师教育机构的研究者,中小学一线工作者等搭建高端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2025年05期 v.39;No.183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